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成年人心里都藏着一只情绪猛兽,关不住的孩子都毁了

来源:腾讯网2023-08-11 21:20:36

成年人心里都藏着一只情绪猛兽,关不住的孩子都毁了

前几天看到这个画面,印象特别深刻。

在商场的一处角落,一位年轻妈妈双手叉腰,整张脸拧成一团,不停对眼前的小孩大声吼: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不是和你说好什么都不买吗?”

“你怎么看到什么都想要,不用钱的吗,你这赔钱货!”

“哭哭哭,就知道哭,再哭我就把你丢在这里!”

身边路过的人越多,她骂得越起劲,还时不时看向人群,像是在说“看看我家小孩多烦人”。

可怜这孩子,也就七八岁模样,却被妈妈这么吼骂、羞辱。

虽不知道他究竟做了多过分的事,但此时此刻,他正用自己羸弱的身躯,对抗妈妈这只“盛怒的老虎”。

想想特别心酸,父母本该是孩子的守护神、避风港,结果反倒成了最伤孩子的那个人。

如今有太多父母,明明身份升级,行为却如孩子一般,情绪说来就来,变脸跟变天一样。

特别是隐藏在他们内心里那只“情绪猛兽”,关不住的话,只会毁掉无辜的孩子。

不是每个父母,都能和颜悦色待孩子

上个月有段视频疯传全网,让人看得心惊。

年轻妈妈辅导孩子作业,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,情绪上头刹不住车,一直扯着嗓子吼:“你这写的不对啊!”

说罢,更是直接动手往孩子脸上甩两三个大耳光。

可能意识到自己过激了,妈妈随即叹了口气,又狠狠扇了一下自己。

可转身看到孩子依旧无动于衷,妈妈彻底崩溃了。

一边命令孩子“坐正了快写”,一边对他下手,这次打得更起劲更狠,就连身旁的风扇都被她踹到后面去。

其实,看得出她不想这样,只是当下孩子的“问题”逼得她不得不将音量调到最高,暴露出最凶狠的一面。

小小的房间里,无处不充斥她那团熊熊燃烧着的怒火,还有孩子躲无可躲的恐慌。

无独有偶,几个月前的上海地铁,同样上演着“妈妈暴打孩子”的戏码。

那时已经是晚上9点,一位妈妈无视身边的情况,满脸愤怒地狂扇孩子耳光,嘴巴里念叨着“满脑子只想着玩”。

四记清脆的巴掌声,响得连妈妈自己都动容哭了起来。

而那个相对而立的孩子,身后背着一个大书包,左手拎着乐器,右手拿着一袋学习资料,愣愣站在原地,脸上挂满了泪水。

都说最爱孩子的人,一定是父母。

但不是所有的父母,都知道如何正确表达爱和关心,给孩子最好的情绪价值。

总有那么一些人,像随时会爆炸的炸弹,一点就着,任由坏情绪把自己变成最糟糕的父母。

在他们眼里,孩子是出气包,必须无条件吸收自己的怒火、指责和谩骂,连还手都不行。

父母失控的背后,是无能、无知

作家王小波有句话:

“人的一切痛苦,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。”

想想真是这样,看到孩子不好好写作业,便恨铁不成钢,对着孩子就是踢、打、骂。

听不得孩子想玩的念头,试图用更强硬、凶暴的方式逼孩子做自己安排的事。

当孩子和自己反着来、对着干,满脑子都是怎么收拾他的计划和策略。

归根到底,都是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情绪,怎么用和善、温柔的方式教育孩子。

越是没本事教好孩子的父母,脾气越大,因为他们内心软弱无力,只想把问题和责任丢到孩子身上,撇清和自己的关系。
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·西格尔在畅销书《由内而外的教养》中,讲到这样一位父亲:

每次只要女儿拒绝服从他的意思,他的身体就会出现一种“疯狂的反应”,像是什么要爆发一样。

手臂颤抖,头脑胀痛,仿佛即将进入一个隧道,离开周围的人群,从这个世界上消失。

一旦这种感觉出现,他就很难自持,不仅会冲着女儿大吼大叫,还会用力捏女儿的手臂,甚至殴打女儿。

丹尼尔·西格尔认为,这位父亲的“失控”,本质是一种不被女儿接受的无力感和耻辱感。

特别是看到孩子那么小,没什么反抗之力,随便怎么发泄都无所谓。

小时候有过被拒绝经历的父母,只要教养时出现类似的场景和感受,过往的记忆会迅速成形并潜入自己的意识里。

曾经的无能为力,就成为如今失控的诱因。

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状况,就已经把孩子骂了一顿、打了一场,留下一堆烂摊子。

想起知乎一位妈妈分享过的自白:

“每次打完孩子都很后悔,无数次提醒自己冷静点,别对孩子动粗,但孩子不听话,身体就不自觉产生这种应激反应。”

做父母的,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脾气。

但如果一碰到不舒服、不满意,心里的无名火立刻占据大脑,发飙生气不受控,只会把这种“情绪暴力”延续到孩子身上,一代传给一代。

被“情绪猛兽”所伤的孩子

要用一生去治愈

看过一个孩子,因为没写作业,被妈妈当着许多外人的面痛打了一顿。

打完了,妈妈命令他站到一旁去反省,他委屈极了,眼泪不听使唤一直掉。

弟弟看到后找来了一个大盆,放在他的下巴“装泪水”,爸爸知道后非但没阻止,还一直笑,和别人一块起哄。

不知道这个哭得正伤心的孩子,内心有多绝望无助。

自己被羞辱,别人却当耍猴一样看笑话,这种痛,不可避免会成为他人生的污点和阴影,怎么洗都洗不掉。

《少年忧郁症》一书中,有个叫小高的孩子。

虽然从小衣食无忧,但很害怕妈妈,尤其是见惯了妈妈的独断专横,完全不敢抗拒大人的安排。

三年级那会,他记不住乘法口诀表,妈妈大庭广众之下暴打他,现场没一个大人出面相助。

还有一次他写卷子不小心睡着了,妈妈回来一看,二话不说踢翻他坐的转椅,他一倒地就晕了过去。

后来,妈妈把对家里的不满、委屈全都迁怒在他身上,先是用语言疯狂侮辱他,随即朝他脸上吐口水。

有次他受不了,想翻窗跳楼,被阻止后,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不好,终于被诊断为重度抑郁。

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就说过:

“父母的情绪暴力,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,他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。”

尤其是孩子试图认识、理解这个世界时,当他经历的都是父母过山车一般的极端情绪,他内心只会充满疑惑和不安:

为什么爸爸妈妈平时好好的,却突然就变得跟魔鬼一样可怕?

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?

不,肯定是我做错了什么!

别以为孩子健忘,不会把父母随口的羞辱和多变的情绪放在心上。

事实上,父母驾驭“坏情绪”这匹疯马,所到之处都是对孩子的重伤。

没有一个孩子,能在父母的盛怒之下逃生,更别说平安、健康、顺利地度过下半生。

为人父母的第一课

就是学会控制情绪

视频《爸妈,我不想做你们的孩子了》里,一个小女孩对着镜头说:

“我今年6岁了,可我不想再过六一儿童节了,我想快点长大,长得高高大大的,这样妈妈打我的时候,我就有力气跑到更远的地方,妈妈就打不到我了。”

孩子想要的,不过是父母的温和、爱心,他不想看到父母受困于“情绪猛兽”,殃及自己。

身为父母,想要真正和孩子建立链接,走进孩子的内心,最关键是学会控制自己的坏情绪。

1. 觉察情绪,一旦发作了就“暂停”。

人在情绪的漩涡中时,不管是肢体、声调,还是心率,都会和以往不同。

当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时,要及时告诉自己“停住”,不管此时此刻多想发作,也提醒自己不要讲话,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。

让失控的情绪多一个恢复冷静、理性的缓冲带,才能避免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。

2. 把坏情绪交给时间消化。

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过,暴风雨般的愤怒,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。

也就是说,12秒过后,再大的情绪都会变得模糊。

所以,觉察到自己的怒火时,迅速调整一下呼吸,内心默念12345......

让时间慢慢消灭“情绪猛兽”,很快就会发现,自己根本没有最开始那么火大。

3. 回归现实,降低影响情绪的期待值。

大部分父母生气的根源,在于觉得孩子应该做到什么,可事实上没做到。

这恰恰是期待出了问题。

想控制好情绪,归根到底是调整对孩子的认知,把期待值调整到合理、可控的范围内。

比如:

不要求孩子下课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;

预留一两个小时的玩乐时间;

允许孩子做题做得慢点,别一直催个不停......

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表现和行为,才能将“情绪猛兽”关起来,慢慢驯化它。

最后,想用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的一句话提醒父母:

“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,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。”
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,第一个生存的环境。

要想孩子未来走得顺畅、自在,父母一定要努力学习管好心里的“魔”、嘴里的“毒”。

任何时候,都要克制、守己,不随意责备、羞辱孩子,不冲动打人。

只有父母控制好自己,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,孩子才能练就积极的心态,一天天成长、进步,成为优秀、信心满满的自己。

x 广告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