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寄生虫性鱼病的预防与治疗处方:不同虫体对不同杀虫剂有差异 全球新资讯

来源:渔人刘文俊2023-04-23 16:59:34

深知养殖从业不易,共谋水产行业繁荣。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。用养殖人的语境,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真材实料的精品!

寄生物包括植物性寄生物及动物性寄生物 两类 。 植物性寄生物 大多属于病毒、细菌、真菌等。 动物性寄生物 以生物进化的程度而言,皆属于 低等动物 ,故一般称为 寄生虫 。寄生虫对寄主的影响是很显著,可引起 生长缓慢、不育、抵抗力下降, 甚至造成寄主大量死亡。被寄生虫寄生而遭受损害的生物称为 寄主或宿主 。例如,绦虫寄生于鲫鱼体腔中,绦虫称为寄生虫,鲫鱼称为寄主。许多寄生虫都具有 宿主 的特性,有的仅能感染一个或少数几个宿主,而有的寄生虫则具有广泛的宿主。

(锚头鳋寄生虫,红斑病)


(相关资料图)

1.寄生及寄生虫的种类

寄生虫可以寄生于鱼体的各个部位,造成不同的危害和后果,比如:

指环虫 等蠕虫主要寄生于鳃丝,导致鳃部粘液异常增多,粘附有机质,包裹鳃丝,影响鱼的呼吸;

扁弯口吸虫 寄生于鳃盖等处的浅表肌肉层中,脱落后会在体表留下巨大的伤口,继发细菌感染;

锚头蚤 寄生于体表、鳍条、口腔等处,既可影响鱼的摄食,也会刺破鱼的皮肤,形成细菌入侵的途径;

肠道寄生虫 如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草鱼等的肠道内,直接吸取鱼体营养,导致鱼体消瘦,同时肠道被堵塞,鱼不摄食,俗称“闭口病”。

(鱼鲺)

2.寄生虫的感染方式

寄生虫的感染方式有经口感染和经皮感染 两种 。

经口感染 的寄生虫为具有感染性的虫卵、幼虫或包囊,随着污染的食物等经口吞入造成的感染。比如艾美虫、毛细线虫等均借此方式侵入鱼体。经皮感染的寄生虫是通过寄主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进行感染。

经皮感染 其感染方式大致又可分为两种:主动经皮感染和被动经皮感染。 主动经皮感染 的寄生虫主动的由皮肤或粘膜侵入寄主体内,比如 双穴吸虫 的尾蚴主动钻入鱼的皮肤造成的感染。 被动经皮感染 的寄生虫在感染阶段并非主动地侵入寄主体内,而是通过其他 媒介 ,经皮肤将其送入体内造成的感染。比如 椎体虫 必须借助鱼蛭吸食鱼血而传播。

3.寄生虫的生活史

寄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 两种 。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 终寄主 。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 中间寄主 。有多个中间寄主的寄生虫,其中间宿主分别称为第一、第二和第三中间寄主。

直接型 :许多鱼类寄生虫在其生活史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生活在宿主体内,这类具直接生活史的寄生虫借自由泳动幼虫来主动侵入,或利用孢子或虫卵的被食入来感染宿主,比如小瓜虫、斜管虫、三代虫、艾美虫、指环虫等生活史过程中 不需要 中间寄主。

毛细线虫 的虫卵随鱼类粪便排出后才开始分裂,幼虫通常在卵内而不钻出卵壳,称为 感染性含胚卵 ,鱼因吞入含胚卵而感染。再如 鱼鲺 把卵直接产在水中基物上,幼虫孵化后立即寻找鱼体寄生,幼鲺经过数次蜕变5-6次发育成成虫。

间接型 :有些寄生虫需要 中间寄主 才能完成生活史, 比如复殖吸虫、绦虫、棘头虫等。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宿主的数目不同,有的仅需一个宿主,有的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。

4.寄生虫易发的时期及诱因

1.雨后

下雨会导致 底泥上翻 ,虫卵释放,同时下雨时鱼的活动加剧,受伤概率提高,雨后是寄生虫的高发期,尤其是连绵阴雨天气过后,往往会普遍发生寄生虫性疾病,主要是车轮虫等纤毛虫、指环虫等蠕虫。

2.水温变化较大时(清明前后)

温差 的剧烈变化对鱼是较强的刺激,并导致免疫机能下降,是病原包括寄生虫入侵的重要时期。 清明前后 温差较大,水温回升较快,寄生虫的繁殖加快,是鱼类感染寄生虫的重要时期。主要是车轮虫等纤毛虫、指环虫等蠕虫、洪湖碘泡虫等粘孢子虫等。

3.底质较差的池塘

长期 不清淤,淤泥较厚 的池塘,池底含有大量病原包括寄生虫的虫卵。这些虫卵会在条件合适时如下雨时、进水时、拉网时集中释放,引起感染,形成发病。

4.苗种质量较差,携带特定病原

某些寄生虫可由 苗种带入 ,如引起罗氏沼虾生长缓慢(铁虾)的 微孢子虫 ,寄生在南美白对虾肠道的 肝肠胞虫 等都可由苗种携带。在苗种购进时没有进行检疫,很可能购进携带有病原的苗种,在养殖过程中,条件合适时快速增殖,引起发病。

5.鸥鸟较多的地区

鸥鸟是 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 ,可通过排便等方式造成寄生虫的传播。鸥鸟喜欢栖息于池边有较多树木、杂草的池塘,这些易发生寄生虫。

6.椎实螺等较多的池塘

(鱼鳍上的河蚌钩介幼虫)

鱼蚌混养 模式对鱼类的养殖不利。椎实螺、河蚌等 软体动物 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。螺类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,椎实螺可传播 血居吸虫 ,河蚌的幼虫本身就是重要的鱼体寄生虫,学名叫 钩介幼虫 ,钩介幼虫会在河蚌繁殖期集中释放,短期内大量寄生于鱼体,造成鱼苗急性死亡。

7.清塘不彻底的池塘

通过彻底清塘可以杀灭池底的寄生虫及虫卵,降低来年寄生虫的发病率。若清塘不彻底, 长期不清淤,池底淤泥较厚 ,则容易发生寄生虫病。

8.体质较弱时

体质较弱预示着免疫力低下,各种病原在该阶段更容易入侵鱼体,形成寄生。体质的强弱与饵料的投喂、饵料的质量及肝胰脏的状况有很大关系。

9.水丝蚓较多的池塘

水丝蚓是 孢子虫 等的中间寄主,主要生活在池底淤泥中,尤其是长期不清淤的池塘,丰度较高。

10.养殖密度过大

养殖密度越高,鱼类 接触的机会 越多,残饵、粪便越多,池底容易恶化,各类寄生虫更易感染鱼体,且接触传播的机会更大。

5.寄生虫性鱼病的预防措施

1.彻底清塘,先晒塘,再清塘(最好能翻动底泥),定期清淤

(池底龟裂)

养殖结束后放干池水晒塘,以晒至 池底龟裂 为好。进苗前半个月到二十天进行清塘,清塘药物最好选择 生石灰 ,兑水后趁热全池泼洒,泼洒时最好能翻动池底,池坎也需泼洒, 漂白粉 也可作为清塘药物,使用时需带水清塘。针对寄生虫较多的池塘,使用 生石灰的同时还可添加每亩1.5斤的敌百虫 一起清塘,以彻底杀灭虫卵及幼虫。 茶籽饼、清塘剂 对很多病原无效,不建议用作清塘。

2.控制椎实螺等中间寄主的数量

较多的螺类会消耗溶氧,增加寄生虫传播的机会。通过投放适量 青鱼 、青草诱捕等方式可以控制螺类数量。有些地区仍采用鱼蚌混养的养殖模式,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主要是蚌的繁殖期会大量释放 钩介幼虫 ,造成鱼苗的急性感染,形成损失。

3.驱赶鸥鸟

清理池边杂草、树木,通过在投饵区设置 保护网 、放置稻草人、绑上光碟、投饵时放鞭炮等措施, 驱赶 鸥鸟,降低鸥鸟在池塘的停留时间。

4.对苗种进行特定病原的检疫

对苗种进行特定病原的 检疫 ,如虾肝肠孢虫、微孢子虫、粘孢子虫等可被精准检出,一旦发现苗种携带病原,弃养 带毒苗种 。

5.控制好池塘中的有机质

有机质是细菌等的 营养来源 之一,而细菌又是某些寄生性原虫的 营养来源 。调节好水质,优化养殖环境,可减少纤毛虫类寄生虫的寄生。

6.改底:避免底泥中虫卵集中释放

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做好 改底 工作,主要是暴雨前,进水前。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常关注池底状况,主要通过 下风处 观察是否有大量气泡上翻、插竹竿看是否有大量 带臭味的气泡 上翻等方式判断,底质恶化时,需及时进行改良。

7.雨后、气温变化较大时

在 连绵阴雨 天气、 温差 较大时,灵活调整投饵率,通过添加维生素或者免疫增强剂等,提高鱼体体质。雨后、气温变化较大、周边发现特定寄生虫时,全塘泼洒杀虫药,在投饵区用敌百虫等 挂袋 的方法进行预防。

8.套养河蟹、黄桑等,控制水丝蚓丰度

在 孢子虫 易发的池塘,适量套养黄颡鱼、扣蟹等,摄食池底的 水丝蚓 ,降低 中间寄主 的丰度,也可以降低孢子虫病的发生率。

6.鱼类寄生虫病的治疗

每当 冬去春来 的时候,有的养殖户都会开始 预防性 的杀虫,比如看到油菜花开大致也就是清明节左右就使用一次杀虫药。现在渔药市场上的杀虫剂(体外虫)和驱虫剂(体内虫)的种类很多,常见的有菊酯类杀虫药、阿维菌素溶液、甲苯咪唑溶液、有机磷、硫酸铜等等。 阿维菌素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寄生虫病的治疗中,但是其已经被列为 停用 兽药,不可再使用。

由于各种鱼类的生理特点和耐药性不同,对不同杀虫剂的适应性存在差异,一旦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鱼类死亡。使用之后还需要增氧、换水甚至调水、解毒,很多杀虫药用多了会产生抗药性,用一段时间就可能就不管用了,杀虫药一定要轮换使用。

1.孢子虫病

孢子虫是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之一,根据 寄生部位 分为鳃孢子虫病(瓶囊碘泡虫、汪氏单极虫等,不同规格的苗种都会发生,一般 不引起死亡 ,苗种阶段少量感染也需处理, 少量寄生 时可不做处理会自行脱落。 肤孢子虫 病、武汉单极虫、丑陋圆形碘泡虫等,50克以下鲫鱼苗种易发生,会影响鱼的运动及摄食,导致生长不均匀,需处理。 腹孢子虫 病(吴李碘泡虫)寄生于 鱼的肝脏 中,发病时间长,冬季仍可引起死亡,需及时处理。 喉孢子虫 病(洪湖碘泡虫),寄生于 鱼的咽喉 ,堵塞食管,引起病鱼消瘦,水花到成鱼都可发生,处理不当可引起暴发性死亡,需及时处理。

(肤孢,鲫鱼最常见)

孢子虫病的治疗:

外用方案:

环烷酸铜,连续泼洒两到三次,每次间隔一天,或者敌百虫1-1.2斤/亩+硫酸亚铁0.2-0.3斤/亩,兑水后全池泼洒,连续泼洒两到三次,每次间隔一天。

内服方案:

盐酸氯苯胍,以原粉计,每吨饲料1.2斤,加:盐酸左旋咪唑,以原粉计,每吨饲料1-1.2斤,加:百部贯众散+视情况磺胺。

盐酸氯苯胍 为治疗药物,因其容易形成 耐药性 ,预防时不要使用。盐酸氯苯胍对于草鱼等鱼 毒性较大 ,按推荐剂量使用会导致草鱼中毒死亡,草鲫混养池塘不可使用。另其超过推荐剂量添加时也可引起鲫鱼中毒,因此添加剂量需计算准确,药物也需拌匀后再投喂。

2.指环虫、三代虫等单殖吸虫

单殖吸虫 大量寄生后 叮咬 鳃丝,造成鳃丝 粘液分泌 过多,严重时会在鳃丝外面包裹一层 蓝色粘液层 ,导致呼吸不畅,甚至继发细菌感染。

治疗方法:

甲苯咪唑 溶液全池泼洒; 外用或者内服 敌百虫也可以用于该病的治疗。同时 内服驱虫药 物如左旋咪唑、槟榔雷丸散等。敌百虫 内服剂量 为125-150g/80斤饲料,一日一次,连喂3天。

甲苯咪唑 易形成耐药性,不可作为预防药物使用。 无鳞鱼 慎用甲苯咪唑。粘液可阻隔药物与鳃丝的接触,可先用五倍子或者苯扎溴铵等 处理粘液 ,再外泼杀虫剂。

3.车轮虫、聚缩虫、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虫病(鞭毛虫)

有机质含量高 的水易得纤毛虫病。 纤毛虫 寄生于鱼体体表及鳃部,引起檫身及狂游,还会导致鱼类粘液 异常分泌 后包裹鳃丝,造成呼吸困难,导致死亡。主要感染水花鱼和小苗种阶段的鱼,斜管虫可引起 鱼苗扎堆 现象;车轮虫引起鱼苗 打转 、跑马、白头白嘴等症状;聚缩虫可导致鱼苗体表 色素消退 ,出现絮状物。纤毛虫对幼鱼危害大,即使 少量寄生 也需及时处理。

治疗方法:

鱼类 使用硫酸铜+硫酸亚铁泼洒; 虾蟹 用硫酸锌泼洒。 中草药 如苦参碱、青蒿等也可用于纤毛虫类的处理。

纤毛虫寄生后 鳃丝粘液 过多,导致药物难以接触到虫体,需先用 表面活性剂或具收敛功效的药物 处理粘液后再杀虫。 硫酸铜 对鱼苗毒性较大,剂量需准确计算,不可超量。 乌鱼 对硫酸亚铁敏感,按推荐剂量使用可导致乌鱼死亡。

4.甲壳类寄生虫

甲壳类寄生虫,个体较大,可严重破坏皮肤及鳃丝,大量寄生后鱼体消瘦,另造成的伤口是细菌入侵的重要途径,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。多种细菌性疾病的暴发跟甲壳类寄生虫的寄生高度相关。 中华蚤 寄生于鳃丝末端,可见鳃丝末端有白色蛆样虫体,被感染鱼尾鳍上翘,摄食变差或不摄食; 锚头蚤 寄生于鱼的体表、鳍条及口腔等处,寄生部位出现红点或针状虫体,引起鱼类擦身、狂游、异常跳动等现象,易继发细菌感染暴发细菌性败血症; 鱼虱 寄生于鳃盖内侧及体表,引起寄主擦身、狂游,严重时可直接导致寄主死亡。

治疗方法:

甲壳类寄生虫对于 有机磷类、菊酯类 杀虫剂敏感,可用敌百虫,辛硫磷,氯氰菊酯等全池泼洒,或者在投饵台用敌百虫挂袋进行预防。

有机磷杀虫剂 具胃毒,应在上午泼洒,会引起鱼类 拒食 ,用药后摄食下降属正常现象。PH值高于9的池塘不可使用敌百虫。 加州鲈、鳜鱼 对敌百虫敏感,不可使用。 菊酯类杀虫剂 低温期对鲫鱼、白鲢毒性较大,使用需慎重。

5.绦虫类(棘头虫等)

绦虫寄生时,发病鱼体色发黑, 腹部膨大 ,打开腹腔可见肠道肿胀、膨大,解剖肠道后前肠有大量白色 带状虫体 ,严重时虫体可 撑破 肠道,进入腹腔。 鸥鸟 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。

不同种类的绦虫的危害 分别是: 九江头槽绦虫 主要寄生于草鱼、鳊鱼的前肠,导致体色发黑,腹部膨大,鱼闭口不摄食; 舌型绦虫 主要寄生于鲫、黄金鲫的前肠,导致体色变暗,腹部膨大,可撑破肠道,进入腹腔,引起鱼类死亡。

治疗方法:先内服,后外用。

选择 摄食量最大的一餐 用阿苯达唑或者吡喹酮拌饵内服,每日一次,连续3-5日。内服3天后,外用广谱杀虫剂一次,七日后再用一次。

团头鲂 对吡喹酮敏感,按推荐剂量添加可导致团头鲂中毒死亡。在治疗过程中,不可降低投饵率,否则 饥饿的鱼 在寻找食物时,会将虫卵或幼虫摄入,造成二次感染。对于绦虫的治疗应先内服驱虫药,3天后再外用杀虫剂,可以保证 体内、体外 的寄生虫都被杀灭干净。

6.线虫类

线虫寄生虫 主要有: 嗜子宫线虫 主要盘曲寄生在黄颡鱼、乌鳢的眼窝中或者乌鳢、鲫的鳞片下或者鲤、鲫的尾鳍内,可见红色虫体,会影响 性腺发育 ,严重寄生时可导致病鱼死亡。 毛细线虫 主要寄生于黄鳝等的肠系膜、消化道内,可导致肠壁发炎,影响生长。

治疗方法:

内服:用 阿苯达唑 或者 吡喹酮 或者 盐酸左旋咪唑 拌饵投饵,一天一次,连喂3-5天。外用:外用敌百虫全池泼洒,隔天再用一次。

7.其它寄生虫:

水蛭 主要寄生在黄鳝等的体表,可通过氯化钠、敌百虫等的浸泡或者泼洒进行治疗。 棘头虫 主要寄生于黄鳝、黄颡鱼的消化道,通过敌百虫、盐酸左旋咪唑等内服进行治疗。 肠袋虫 主要寄生于草鱼等的后肠粪便中,可加剧肠炎,通过敌百虫、盐酸左旋咪唑内服进行治疗。 钩介幼虫 短期内大量寄生在鱼的体表、鳃、鳍条等处,引起 “红头白嘴” 的症状;可通过泼洒敌百虫溶液进行治疗。 双穴吸虫 慢性感染时导致水晶体脱落,瞎眼的症状,外用敌百虫+硫酸亚铁高剂量泼洒,连用两次,中间间隔一天,内服 硫酸新霉素 等治疗继发的细菌感染。 扁弯口吸虫 主要寄生于鳃盖内侧及浅表肌肉中,外用敌百虫+硫酸亚铁全池泼洒进行治疗, 虫体脱落后 外用碘制剂泼洒两次,促进伤口恢复。

致谢作者: 袁圣 等人

本文来源: 水产前沿公众号

备注: 本文内容由西南渔业网综合,并对配图略有调整

相关文章:

病毒性鱼病预防的标准化及其治疗处方开具的注意关键点

细菌(真菌)性鱼病预防的标准化及其治疗处方开具的注意关键点

常见十种鱼类寄生虫基本性状和辨别诊治(上)车轮虫、指环虫、三代虫、斜管虫、小瓜虫——水生生物图文欣赏(37)

常见十种鱼类寄生虫基本性状和辨别诊治(下):孢子虫、复口吸虫、锚头鳋、中华鳋、鱼鲺——水生生物图文欣赏(38)

水生生物图文欣赏(30):绦虫、线虫、三代虫、单极虫、指环虫、碘泡虫病、斜管虫等十种鱼类寄生虫病

简介渔用十四种杀虫药与驱虫剂:效果越好的毒性越强,要轮换使用!更要慎用!

水产实践人士,共谋渔业繁荣!敬请关注头条号 ,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,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,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\"养鱼第一线\"公众号,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!

x 广告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