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。近日,教育部发布提醒称,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,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,针对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,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。据了解,考生遭遇招生诈骗的常见情形是:“一不小心”上了虚假大学。(7月5日 法治日报-法治网)
如果说高考考场是实现梦想的桥梁,那么填报志愿和招生录取则是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也正因为如此,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总是利用考生家长和考生的急切心态,散布重重迷雾、布设各式骗局,“一不小心”就会上当受骗。
骗术五花八门,让人眼花缭乱。一些民办高校为争取生源,将招生代理权承包给中介机构,中介机构就打着高校的旗号招生,利用信息不对称,混淆民办高校的办学身份,非法颁发或伪造学历证书。此外,虚假大学还常常采取两种方式诱导考生。一种是诱之以利,给考生和家长甜头,表示可以降低分数优先录取;一种是打灰色“擦边球”,“李鬼”假冒“李逵”,典型的就是中国邮电大学冒充北京邮电大学。第二种情形只要考生和家长细心,对照一下权威部门公布的“野鸡大学”名单一般不难发现。但第一种情况往往难以辨别,再加上迫切希望通过考试考上好大学的心态,就可能上当受骗。
家长和考生上当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。随着“野鸡大学”名单的及时发布,这类行骗的空间不断压缩。但有的人就是有花钱能上好学校的侥幸心理,相信所谓的内部关系,这往往成为掉进诈骗陷阱的推力。社会各方只有形成合力,加力“李逵”战胜“李鬼”,才能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筑起“防火墙”,护航招生录取顺利进行。
“李逵”打败“李鬼”,一要取缔“野鸡大学”,不能只停留在名单曝光上。有关部门要对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、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“野鸡大学”开展的违法违规招生活动进行严厉打击,加强欺诈行为的查处和刑事处罚力度。二要提高辨识能力,考生不要被“高大上”的学校名称所蛊惑,“花钱就能上好学校”十有八九都是骗局。三是从高中学段和高考报名开始就应加强相关信息的宣传,将学制和教育法律法规作为“道德与法治课程”的一部分,进行知识普及,做到高考信息获取渠道全覆盖。同时,互联网平台应当负起责任,对已经确定的虚假信息及时删除。
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事关考生前途,事关家庭幸福,骗子混迹其中,必然对社会和谐造成危害,也埋下不安定的因素。所以,一定要让“李逵”现身、“李鬼”退场,彻底把“李鬼”打翻在地。(雷钟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