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家长听说中考体育明年要有调整,纷纷报班加练,体育锻炼不能仅为中考 热点

来源:北京晚报2023-05-09 14:05:07

明年起,北京中考体育现场考试将改革,考试内容从“8选3”变为“22选4”。记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,家长们纷纷带孩子在校外补课练专项,看到这样的情形,不禁担忧,可别忽略了运动的真正意义。

现象

大家开始练体育


(资料图片)

“大家开始练体育了。”自从上月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项目和相关考试规则公布,家长何静就为儿子的体育成绩焦虑,她儿子今年刚上初二。

“听说他班上好多同学已经开始私下练了。”何静说,同班的家长向她推荐了一家聚焦中考体育体能训练的校外培训机构。

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,何静带孩子去试了课,“教练挺专业,给孩子纠正了跑步姿势,正式上课后,除了提前练习必考项目,还提供选考项目指导,我马上报了名。”

作为体育中考现场考试的必考项目,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长跑最让学生们头疼。

这样,体能培训班就成了家长们的心头好,他们希望通过专业训练帮助孩子快速提高跑步成绩。

周日,在宣武体育场里,几名教练站在跑道旁,每人带着十几名初中生做着热身训练。不少家长坐在运动场边等候。

李女士带着上初一的女儿来试课,她说:“体育成绩现在越来越重要了,女孩子不爱动,成绩上会吃亏,来试课就是想早点儿为体育中考做准备。”

“您家孩子现在是初一,最先面临的是初二的体质健康测试,我们会先带着孩子练习体测内容,体测结束之后就开始练中考的内容。”体能培训机构教练向李女士介绍。这位教练说,明年中考体育现场考试内容调整为4类22项后,来咨询和试课的学生家长一直不断。

走访

有人借机“贩卖焦虑”

体育培训机构也在“推波助澜”。记者走访了3家体育培训机构发现,“选考项目指导”成为机构主推的服务。

在海淀区一家体育培训机构,前来咨询的陈先生告诉记者,他带着孩子试了三四家机构的课,发现老师们都说选考项目要“量身定制”,但实际推荐还是篮球、排球那几项,理由是这些项目练得比较快,突击就能完成。

“还有一家机构老师说,最不推荐孩子选游泳,因为游泳比较消耗体力。”陈先生说,自己其实是想带孩子到外面多尝试一些锻炼项目,考试的时候选择多一点,“听老师这么一说,感觉又有点‘应试教育’的味儿了。”

在采访过程中,也有不少家长表示,机构又在“贩卖焦虑”,担心花了钱和时间却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。

应对

帮学生找到“长板”

家长在校外寻求帮助的同时,一些学校也已行动起来,为明年的体育现场考试做准备。

“中考体育现场考试的变化引导体育教学也要相应做出改变。”近期,广渠门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张立平和同事们加密了教研的节奏,确保首批迎接新考试方案的学生能找到自己适合和擅长的项目。

新的考试方案给了学生们更多选择,帮助学生们做出最佳选择是老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。体育组老师从学生们相对熟悉的球类项目入手,面向全体初二学生下发了问卷调查。但根据调查结果,张立平很快发现了问题:“很多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,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能力。”

张立平说,学校6个班约240名初二学生中,有70人选择了羽毛球;有的学生选择的理由仅仅是“自己打过羽毛球”。实际上,羽毛球考试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,先正反手挑球,后发球;对正反手挑球和发球也有具体的动作规格要求。“我们反复给学生播放考试动作的录像,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考试动作,帮助他们判断自己与标准考试动作的距离,更好地对自己定位。”

在此基础上,学校也根据体育老师的特长重新匹配师资力量,探索从班级教学向项目教学进行转变。“同一个学生可能在周一的体育课上跟李老师练足球,在周二的体育课上跟周老师练跳绳,我们的体育课将彻底打破班级的界限。”张立平说,这样的分项目教学也已在初一年级的体育课堂上探索铺开。体育师资也进行了整合:某年级现有老师人手不够的话,学校还会协调从别的年级“借”来没课的体育老师。此外,每节课开展专项练习的基础上,体育老师也会兼顾体能、耐力等综合训练,帮助学生合理分配精力,全面提高身体素质。

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也在体育教学上做出了调整。“我们现在对初中三个年级的体育课进行整体内容设计。”体育老师潘强举例,比如,这学期前6周,初一年级以足球练习为主,初二年级以篮球练习为主;每节课上还会拿出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耐力练习。到了初三,老师会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练习。“我们希望通过前期单元的教学,让学生来发现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某项运动。”

观点

别把体育中考当压力

中考体育考试改革,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兴趣、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中感受运动的快乐。面对22项现场考试项目的调整,家长需不需要过早到校外寻求帮助?

在八一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黄虹看来,校外培训机构推出体育培训班,实际上对体育学科来说是一件好事,这意味着全社会对科学锻炼的关注。“学生如果有课余时间提前去报班,多做做体育锻炼,对身心发展是特别好的。”黄虹说,但是一些家长把体育锻炼看成了一件非常功利的事情,为了分才去报名,这就很有可能“走了极端”。她举例,有学生在校外找的篮球培训教练是体育院校的大学生,教的动作并不规范,等到了初三考试的时候就很难纠正了,“还有学生过度训练,胫骨已经很疼了,但是机构的老师并不关注,只为了提高分数。这无疑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,也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。”

对于有些校外机构把选考项目调整为“应试商机”的行为,黄虹认为,家长和学生应该“擦亮眼”,一定要了解清楚机构的教育理念,别为了考试而去选项目。“孩子可以在练习不同的项目中,找到自己的拿手项目,通过长期锻炼,养成影响终身的体育习惯。”她说,学生也不要一味地随波逐流,盲目地报各种班,“在学校坚持锻炼,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去练习,体育成绩肯定会提高的。”

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说,家长和学生没必要把体育中考当作压力,孩子们在锻炼的时候其实是在进行一种积极性的休息,有助于左右脑转换调节,促进素质提升。

x 广告
猜你喜欢